11月22日至28日在香港舉辦了《東正教在中國:過去、現在與將來》圖片展。該展覽由俄羅斯東正教會海蘭泡主教區與香港聖使徒彼得與保羅堂區共同主辦。圖片展的地點是香港聖公會聖約翰主教座堂李堂。展覽開幕後,除我們的同胞外,還吸引了許多的本地居民、中國人和歐洲人。海蘭泡主教區傳教廳的同事阿納斯塔西婭用英文簡明而概括的介紹了東正教在中國傳教的情況。參觀者欣賞了在斯維特拉娜•克列明涅娃領導下的聖使徒彼得與保羅堂區合唱團的演出。他們對由首席使徒彼得與保羅昆仲會所翻譯,由香港第一間東正教出版社《中華正教出版》出版的中文與英文書籍表現出了極大地興趣。來自北京的張教授作為特別嘉賓出席了展覽。他談到了關於東正教研究對在當代中國社會尋找人類學問題答案的重要性。
海蘭泡主教區傳教廳主任維克多•維克多耶維奇•謝利瓦諾夫斯基,如此談到展覽:—— 我們依靠《正教倡議》基金會所提供的資助金來到了這裏,而準備材料的資金則來自由負責人遲秋農神父所領導的香港堂區的參與下的海蘭泡主教區。這些材料來自海蘭泡在2013年所出版的精美插圖小冊子。該小冊子發行的數量較少(500份),在當地社會文化中心和文化廣場、海參崴的遠東聯邦大學進行展覽時,我們將其發放給了中國學生。除展覽本身引起了興趣外,該小冊子亦然。來自美國的奧列佳•特魯別茨卡婭意外的來找我們并請我們將材料寄給她。她是特魯別茨斯基家族的後代,她將材料翻譯成英文并在其中加入了關於聖像的內容,成為了又一個合著作者。而我只是收集了所有的集子(并沒有打算稱自己爲作者,而我是編撰者)。順便說下,小冊子已經翻譯成了中文,現在可以訂購,包括中文版。為甚麼會受歡迎?很顯然,其一開始就符合該主題,首先試圖理清東正教在中國很長時間中的重要事件,其內容很少有俄羅斯人知道。同樣也試圖理清爲甚麼我們如此的不如其它宗教,諸如天主教、基督教,爲甚麼歷史這么復雜。回答該問題,答案最主要的部分是“文化大革命”時代摧毀了所有的東正教會,這些教會在那個時候還沒來得及生根,很可惜還未能站穩腳跟。如果出現了當地的主教團,其未亡而生還。因此現在事實上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盡管如此,該時期還是在靜靜地發展著。最近在哈爾濱出現了第一位中國司祭。他是漢族,因為外國人不允許在中國大陸進行侍奉。遲神父是例外,因為他住在這兒,在香港。現在在中國出現了這樣的可能性:中國正教徒不再都是爺爺、父母是正教徒而傳下來的,而是漢人。在司祭指導下的禮儀的堂區生活今天已經存在,這當然是欣喜的。香港聖使徒彼得與保羅堂區負責人大司祭遲秋農如此談到展覽的目的。—— 展覽是針對解決東正教在中國處境正常化的核心問題的。該展覽計劃在中華人民共和及香港舉辦,但同意其在哈爾濱、北京和其它中國城市舉辦的審批遇到了相當的困難,未能成功在那些地方舉辦。但香港在現今的情況下出現這樣的可能性;它在教會與中國信徒之間傳統性地扮演著橋梁的角色,且其具有內在價值,在指引基督教布道與東正教方面。東正教在中國處境正常化是我們所有針對中國的活動的核心問題。還可以說這不僅是教會歷史的展覽,而是一個告訴我們教會是活著的展覽,因此這裏有相關的歷史照片,也有反映在中國領土上教區生活的當代照片,同樣有我們所翻譯出版的書籍。總的來說,展覽活動的主題思想就是要講述教會不單有歷史和過去,不要光看現在所面臨的巨大困難,她有未來且我們對此抱有希望。展覽還包括了漢語基督教研究所與一所香港的大學幫助下共同舉辦的關於東正教書籍漢語翻譯問題的研討會。來自香港、北京和臺北的專家們出席了研討會。在報告結束後對當代漢語《新約》翻譯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討論者是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研究東正教領域的研究學者們。研討會同樣討論了對北京傳教團角色的歷史研究及當代漢語翻譯的意義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