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次禮儀 2月22日, 17:00

浪子主日




本主日,我們紀念路加宗徒所著聖福音中所記載的浪子的比喻。


有許多人自幼虛度時光,發現自己的身上有許多不當之事。
他們將時間花在吃喝嬉戲上,墮落於邪惡的深淵中,到了令人絕望的地步,這是驕傲的結果。但是,他們並不想修德,因為正如他們所說,他們的惡太多了。因此,他們不斷墮落於同樣的惡行。為此緣故,諸聖教父出於對這樣的人的慈父之愛,在今天把這個比喻擺在他們眼前,希望能把他們從絕望之中拯救出來,通過展示天主的含忍及豐盛美善,他這樣做的目的是完全由罪人的心裏將這樣的放蕩情慾剷除,激勵他們重新過修德的生活。教父這樣做的意圖是,藉著基督的這個比喻表明,沒有什麼罪勝過祂對世人的愛。
這個比喻中的父親代表天主──熱愛世人者。兩個兒子代表兩類人──義人與罪人。大兒子總是遵守天主的誡命,並且行善,從來沒有以任何方式背叛過祂。小兒子就是那渴望罪惡,以自己的可恥行徑拒絕過與天主同在的生活,將天主對他的眷愛揮霍殆盡,過著放蕩的生活。因為他沒有完好無損地保存他藉以受造的天主的肖像,追隨邪惡的魔鬼,藉著有罪的享樂事奉魔鬼,但卻不能滿足他的肉慾。因為罪惡是無法得到滿足的,習慣於給予暫時享樂的誘惑。因此,基督把罪惡比作吃豆莢的豬。豆莢初嚐之下是甜的,後來卻在嘴裏留下苦味的渣滓,這正是與罪惡相同的性質。(參閱路15:11-17)
浪子在聖德的饑荒中挨餓,他一旦醒悟過來,就去見自己的父親,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了!」(路15:21)父親接納了他的悔改,並沒有責罵他,反而擁抱他,顯示了祂屬神的慈愛。祂給他穿上「袍子」──聖洗,以聖神的恩寵做為「戒指」。並且,祂還給他穿上「鞋」,好讓他按天主的旨意行走,不再被蛇蠍所咬,反而能踐踏它們的頭。
之後,在極度喜樂中,父親為他殺了「肥牛犢」──祂的獨生聖子,允許他吃它的「血肉」──救主的共融聖事。(參閱路15:22-23)
大兒子對自己父親的無限仁慈感到驚奇,由於他不能理解父親的慷慨,所以,沒有進去與大家同樂。仁愛的父親不讓他這樣做,和藹慈祥地以溫和的語言回答大兒子的質問:「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你理應和你的父親一起喜樂歡欣。因為我的這個兒子曾死於罪惡,因著悔恨所犯的相反理智的罪而又復生了。他曾失落了,因為他沉溺於罪惡的享樂中,遠離了我。我因對他的父愛而與他一同受苦,我以仁慈召叫他回到我這裏,由此我又得到了他。」(參閱路15:31-32)這個比喻也能用於猶太人民及我們身上。
為此緣故,諸聖教父將這個比喻放在這裏。它除去了人的絕望與沮喪,使人行善,勸勉凡是像浪子那樣犯罪的人悔改,這確實是抵擋仇敵箭矢的盾牌,具有大能的防御方法。
這個比喻也教導我們,當罪人悔改,被天主接納,而我們自己卻仍處於奮鬥之中,靠著天主的助佑,過義德的生活,對此,我們不應感到困惑。我們沒有必要判斷我們的近人的生活──這只屬於天主──也不要判斷天主的豐盛仁慈,當罪人回歸聖父時,我們必須與高天一起歡欣踴躍。
因此,我們要在這個預備封齋的時期裏繼續前行,有關謙遜與悔改的教導適宜地預備我們以痛悔的心靈進入懺悔的偉大的節期──大齋期。
基督,我們的天主,因祢對世人的大愛,
求祢垂憐我們,拯救我們。阿們。

講道

浪子回歸父家
米蘭主教聖盎博羅削

你能看到天主的產業是給那些祈求它的人的。我們不要以為父親將產業分給小兒子是錯誤的。在天主的國度裏沒有人是未成年的,人的信德也不是以人的年齡來衡量的。凡祈求的人,一定自以為是有資格的。的確,如果他沒有離開父家,他就不會意識到自己尚少不更事。但是,當他離開了自己的父家,出外遊歷後,他就開始經驗到自己的所需。離開教會的人肯定會揮霍自己父親的財產。
「他就往遠方去了。」除了遠離自己,他還能去哪裏呢?不是被邊界所分離,而是被行為所分離;不是被地方所阻隔,而是被肉慾所阻隔;因為你一旦與聖人的團契分離,就被世俗的波濤所淹沒。凡是使自己遠離基督的人就是由父家流浪在外,成了這個世界的居民。但是,我們被不流浪者,也不是陌生人,我們是聖人們的同儕,天主的家庭成員!我們曾遠離,現在卻被基督的寶血帶了回來。我們不要對那些從遙遠地方回來的浪子心存嫉妒。因為我們也曾在遠方流浪,就如依撒意亞先知教導我們說:「那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見了浩光;那些坐在死亡陰影之地的人為他們出現了光明。」那遙遠的異鄉就是死亡陰影之地。
但是,主基督就是我們的生命氣息,我們住在基督的蔭蔽之下。教會說:「我喜歡安息於祂的蔭蔽下。」浪子生活放蕩,揮霍光了自己所有的本性恩賜。現在,你這領受了天主的肖像與祂模樣的人,你不要以使你變得不像人的汚穢行徑刼奪這一肖像。你是天主親手的化工。你不要對泥塑木雕說:「你是我的父親。」免得你穿上木頭的模樣。因為經上說:「願製造偶像的人像偶像一樣。」

基督,我們的天主,藉著聖盎博羅削主教的代禱,
求祢垂憐我們,拯救我們。阿們。

分享: